重要饮片资源库

鹿角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文学名

    鹿角

  • 拉丁学名

    Cervi cornu

  • 鹿科

目录

1-简介:

鹿角,中药名。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,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。分布于新疆、青海、东北三省等地。具有温肾阳,强筋骨,行血消肿之功效。常用于肾阳不足,阳痿遗精,腰脊冷痛,阴疽疮疡,乳痈初起,瘀血肿痛等病症的治疗。

2-详解:

1)入药部位:

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。

2)性味:

味咸,性温。

3)归经:

归肾、肝经。

4)功效:

温肾阳,强筋骨,行血消肿。

5)主治:

用于肾阳不足,阳痿遗精,腰脊冷痛,阴疽疮疡,乳痈初起,瘀血肿痛。

6)相关配伍:

治肾虚伤冷,冷气入肾,腰痛如掣:鹿角屑30g(酥炙),附子60g(炮),桂心1g。为末,酒糊为丸,梧子大。盐、酒下三五十丸,空心服。(《三因方》鹿角丸)

7)用法用量:

615g

8)禁忌:

阴虚火旺者禁服。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,阳盛阴虚者忌之,胃火齿痛者不宜服。

9)炮制:

1)、采集加工

一般于冬季或早春连脑骨一起砍下称砍角,或自基部锯下,洗净,风干;或在春末拾取自然脱落者,称退角

2)、炮制方法

洗净,锯段,用温水浸泡,捞出,镑片,晾干;或锉成粗末。

10)生长环境:

野生或饲养。主产于新疆、青海、东北三省等地。

11)药材性状:

1、马鹿角:呈分枝状,通常分成46枝,全长50120cm。主枝弯曲,直径36cm。基部盘状,上具不规则瘤状突起,习称珍珠盘,周边常有稀疏细 小的孔洞。侧枝多向一面伸展,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,与主干几成直角或钝角伸出,第二枝靠近第一枝伸出,习称坐地分枝;第二枝与第三枝相距较远。表 面灰褐色或灰黄色,有光泽,角尖平滑,中、下部常具疣状突起,习称骨钉,并具长短不等的断续纵棱,习称苦瓜棱。质坚硬,断面外圈骨质,灰白色或微 带淡褐色,中部多呈灰褐色或青灰色,具蜂窝状孔。气微,味微咸。

2、梅花鹿角:通常分成34枝,全长 3060cm,直径2.55cm。侧枝多向两旁伸展,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,第二枝与第一枝相距较远,主枝末端分成两小枝。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,枝 端灰白色。枝端以下具明显骨钉,纵向排成苦瓜棱,顶部灰白色或灰黄色,有光泽。

3、鹿角脱盘:呈盔状或扁盔状,直径36cm(珍珠盘直径4.56.5cm),高1.54cm。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,有光泽。底面平,蜂窝状,多呈黄白色或黄棕色。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。上面略平或呈不规则的半球形。质坚硬,断面外圈骨质,灰白色或类白色。

12)饮片性状:

为卷曲状或平坦薄片,表面棕黄色或灰褐色,中部有细蜂窝状小孔,周边白色或灰白色,质细密,柔韧,气微腥,味微咸。鹿角粉呈粉末状,浅黄色或棕黄色。气微腥,味微咸。

词条信息

创建时间:2015-06-03

阅读次数:705

相关图片

鹿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