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-简介:
淡竹叶(拉丁学名:Lophatherum gracile)为禾本科,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状茎。须根中部可膨大为纺缍形肉质块根,黄白色。叶披针形,圆锥花序;颖果椭圆形。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。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。
根药用,有清凉,解热、利尿及催产之效;主治:胸中疾热、咳逆上气、吐血、热毒风、止消渴、压丹石毒、消痰、治热狂烦闷、中风失音不语、痛头风、止惊悸、瘟疫迷闷、杀小虫、除热缓脾。又可作牧草。
2-药理:
⑴淡竹叶解热作用:该品水浸膏给注射酵母混悬液引起发热的大鼠灌胃,有解热作用,解热的有效成分溶于水及稀盐酸,但不易溶于醇及醚。对大肠杆菌所致发热的猫和兔,2g/kg淡竹叶的解热效价约为33mg/kg非那西汀的0.83倍。
⑵利尿作用:正常人试以该品10g煎服,利尿作用弱,但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。其利尿作用较木通、猪苓为弱,但其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排泄则比猪苓强。促进尿酸盐从尿液中排出。
⑶其它作用:该品水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。该品粗提物100g(生药)/kg对肉瘤S-180的抑制率为43.1~45.6%,但对子宫颈癌-14和淋巴肉瘤-1腹水型无抑制作用。该品还有升高血糖的作用。
⑷毒副作用: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为0.645g/10g。该品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 64.5g/kg。
3-详解:
(1)形态特征
多年生草本,具木质根头。须根中部膨大呈纺锤形小块根。秆直立,疏丛生,高40-80厘米,具5~6节。叶鞘平滑或外侧边缘具纤毛;叶舌质硬,长0.5~1毫米,褐色,背有糙毛;叶片披针形,长6~20厘米,宽1.5~2.5厘米,具横脉,有时被柔毛或疣基小刺毛,基部收窄成柄状。
圆锥花序长12~25厘米,分枝斜升或开展,长5~10厘米;小穗线状披针形,长7~12毫米,宽1.5~2毫米, 具极短柄;颖顶端钝,具5脉,边缘膜质,第一颖长3~4.5毫米,第二颖长4.5-5毫米;第一外秤长5~6.5毫米,宽约3毫米,具7脉,顶端具尖头, 内稃较短,其后具长约3毫米的小穗轴;不育外稃向上渐狭小,互相密集包卷,顶端具长约1.5毫米的短芒;雄蕊2枚。
颖果长椭圆形。花果期6~10月。染色体x=24。
(2)生长环境
生于山坡、林地或林缘、道旁蔽荫处。淡竹叶耐贫瘠,喜温暖湿润,耐阴亦稍耐阳,在阳光过强的环境中,则生长不良,常表现为植株低矮、分蘖力降低、叶色发干偏黄等,观赏价值降低。其栽培用土以肥沃、透水性好的黄壤土、菜园土为宜。地植可选择通风好、无直射光的林中树下等遮阴处。盆栽可置于室内或阳光直射不到的阳台等处摆放。淡竹叶生长旺盛、分蘖力强,地植除药用等特殊需要外。
(3)主要价值
其性味甘淡,能清心、利尿、祛烦躁,对于牙龈肿痛、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疗效,民间多用其茎叶制作夏日消暑的凉茶饮用。
(4)食疗
淡竹叶味甘、淡,性寒;归心、肺、胃、膀胱经;体轻渗泄,具有清热除烦,利尿通淋的功效。
淡竹叶做法
1) 凡外感热病,心烦口渴,热在气分者,可用生石膏、知母、芦根等配伍,以清热除烦止渴。
2) 若气阴两伤者,可再加麦冬、人参等,以益气生津。
3) 心经热盛下移小肠而致小便涩痛者,可用生地、木通、生甘草梢等配伍,以清心导热利尿。
4) 膀胱湿热蕴结小便淋沥赤涩者,可用海金沙、车前子、白茅根等同用,以清热利尿通淋。
(5)药用
炮制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及残根,抢水洗净,切段,干燥。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,置通风干燥处。
适合人群:体虚有寒者、孕妇禁服。
功能主治:具有清热除烦,利尿通淋的功效十主治热病烦渴,口舌生疮,牙龈肿痛,小儿惊啼,肺热咳嗽,胃热呕哕,小便赤涩淋浊。
1) 《纲目》:去烦热,利小便,除烦止渴,小儿痘毒,外症恶毒。
2) 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消痰止渴,除上焦火,明眼目,利小便,治白浊,退热,散痔疮毒。
(6)用药禁忌
1) 无实火、湿热者慎服,体虚有寒者禁服。
2) 孕妇忌服。
3) 肾亏尿频者忌服。
4) 不宜久煎,入食以鲜品为佳,煮粥时宜稀薄,不宜稠厚。
(7)临床应用:
竹叶石膏汤(《伤寒论》)治伤寒、温病、暑病之后,余热未清,气精两伤证 。身热多汗,心胸烦闷,气逆欲呕,口干喜饮,或虚烦不寐,舌红苔少,脉细数。竹叶6g,石膏50g,半夏9g,麦门冬20g,人参6g,甘草(炙)6g,粳米10g。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去六升,去渣,内粳米,煮米熟,汤成去米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方中竹叶清热除烦,兼以生津,为君药。
竹叶汤(《外台秘要》)治眼赤。淡竹叶10g,黄连4枚,青钱20文,大枣(去皮核)20枚,栀子7枚,车前草10g。上六味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以洗眼,每日6~7遍。忌猪肉。方中淡竹叶配伍诸药有清热除烦,利尿之功。
单味煎汤,代茶饮,预防喉痛。
(8)常用配方
淡竹叶治预防中暑:淡竹叶、大青叶、埔姜叶、金银花叶各10克,一枝香6克,水煎当茶饮。
治发热心烦口渴:淡竹叶10~15克,水煎服。
1) 治尿血:淡竹叶12克,鲜茅根30克,仙鹤草15克,水煎服。
2) 治尿路感染:淡竹叶12~15克,叮咚藤、凤尾草各30克,或灯心草10克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3) 治血淋、小便疼痛:淡竹叶、生藕节各30克,生地15克,水煎服,每日2次。
4) 治膀胱炎:淡竹叶15克,灯心草10克,叮咚藤6克,水煎服。
5) 治肾炎:淡竹根及块根、淡竹叶、杜枝杜(芯)各15克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6) 治口舌糜烂:鲜淡竹叶30克,车茶草15克,甘草3克,水煎服。
7) 治火热牙痛、牙龈溃烂:淡竹叶50克,生姜5克,食盐2克,生石膏30克,水煎,药液频频含咽。
8) 治热病口渴、心烦不安、口糜舌疮:淡竹叶、茅根、金银花各15克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9) 治肺炎高热咳嗽:淡竹叶30克,麦冬15克,水煎,冲蜜服,日2~3次。
10) 治小儿发热、惊风:淡竹叶、灯心、麦冬各6克,乌豆15克,竹心20条,柿饼1块,水煎服。
11) 治小儿水痘:淡竹叶、蒲公英、金素英各9克,金银花15克,水煎服。
12) 预防麻疹:淡竹叶12克,夏枯草30克,钱葱(马蹄)40-60克,水煎当茶饮。
13) 竹叶石膏汤(《伤寒论》)治伤寒、温病、暑病之后,余热未清,气精两伤证。身热多汗,心胸烦闷,气逆欲呕,口干喜饮,或虚烦不寐,舌红苔少,脉细数。竹叶6g,石膏50g,半夏9g,麦门冬20g,人参6g,甘草(炙)6g,粳米10g。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去六升,去渣,内粳米,煮米熟,汤成去米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方中竹叶清热除烦,兼以生津,为君药。
14) 竹叶汤(《外台秘要》)治眼赤。淡竹叶10g,黄连4枚,青钱20文,大枣(去皮核)20枚,栀子7枚。
15) 单味煎汤,代茶饮,预防咽喉痛。
(9)现代研究
化学成分
茎、叶含三萜化合物:芦竹素(Arundoin)、印白茅素(Cylindrin)、蒲公英赛醇 (Taraxerol)和无羁萜(Friedelin)。另谓地上部分含酚性成分、氨基酸、有机酸、糖类。叶和茎含芦竹素(arundoin)、白茅素(cylindrin)、蒲公英甾醇、无羁萜、豆甾醇、β-谷甾醇、菜油甾醇。根茎含芦竹素及白茅素。另谓地上部分含酚性成分、氨基酸、有机酸、糖类。
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多糖及其它有效成分,如酚酸类化合物、蒽醌类化合物、萜类内酯、特种氨基酸和活性肤、锰、锌、硒等微量元素。竹叶中所含的功能因子主要是黄酮糖苷和香豆素类内酯。其有效成的含量和生物活性均与银杏叶具有可比性。竹叶提取物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、抗氧化、抗衰老、降血脂和血胆固醇的作用。
(10)开发前景
中国医药学、食品科学等方面的专家研究发现,尽管竹的种类不同,但其叶片成分都具有很好的营养和保健功能。竹叶所含的功能性因子主要是:黄酮、酚酸类化合物、氨基酸、锰、锌等微量元素。实验表明:这些有效成分能清除体内活性氧自由基;诱导生物体内部的抗氧化酶系的活性;增强机体的抗应激和抗疲劳能力;提高记忆能力,延缓衰老的进程等。另外,竹叶中还含有丰富的叶绿素。研究表明,叶绿素是许多蔬菜抗诱变作用的重要成分,有抗肿瘤防癌变功效,因叶绿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,这对预防心血管病和防衰老有积极作用。所以,竹叶功能因子除可用于老年功能性食品和抗氧化食品外,还可作为开发一些治疗常见疑难病药物的成分来源,如心脑血管保护药剂,抗肿瘤药物等。同时,竹叶在保健品、功能性饮料等方面的开发也将大有作为。[6]
竹叶特有的清香味,很迎合现代人“回归自然”的心态。研究发现,竹叶芳香主要是含有醛、醇、呋喃、酮类及一些含氧化合物。如果提取竹叶特有的清香成分,这在广泛使用的香水、除臭剂和空气清新剂等产品领域无疑很有开发价值。科学研究发现,以新鲜竹叶为原料制成的防腐剂,对细菌、霉菌和酵母菌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,可在杀菌食品中添加。有关专家认为,竹叶防腐剂成分纯属天然物质,对人体无毒害,这方面开发也将大有前途。此外,竹叶提取有效成分后的残渣,因其仍含有丰富的纤维素、多糖、蛋白质及矿物质等,可以直接用于禽畜饲料的生产。竹叶提取物是新开发的一种生物黄酮类保健营养素,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能力和确凿的类SOD 活性;对亚硝化反应的阻断能力可与VC 相媲美;抗衰老、抗应激和抗疲劳的作用与花粉相当;降血脂和血胆固醇、抗氧化的作用与银杏叶提取物相同;抗菌、消炎和抗病毒作用与茶多酚相似;镇咳祛痰、清热解毒的功效胜竹沥一筹;并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,能提高人体对不良环境和疾病的抵抗力:还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、抗氧化稳定性和独特的竹叶清香。不含任何有害成分和抗营养因子,无毒、副作用,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纯天然保健。叶渣经过处理,还可生产可食性包装纸或其它包装材料,这方面的广泛使用将为清除“白色污染”作出贡献。